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率)

2024-10-15 10:24:22 | 92招生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综合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35010384隶属于:教育部
今天92招生网小编整理了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率)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率)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60%。根据查询厦门大学官网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26日,2022年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增加初试,形式为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学科素养基础,厦门大学强基计划的初试通过率为60%,限报1所高校,与去年相同,限报1个专业,比去年少5个,所以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60%。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率)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率

强基计划初审通过率并不高。以下是对强基计划初审通过率的分析和总结:
1. 专业选择偏向基础学科,这些专业往往不是热门专业,难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学生需要有持续深造的准备。
2. 基础学科的知识较为理论化,可能较为枯燥。学生在选择时,应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方向。
3. 强基计划通常要求学生入学后不得转专业。即使学生无法适应强基班的学习节奏,也只能转到同专业的普通班继续学习。
尽管存在以上缺点,强基计划也有一些优点:
1. 通过强基计划,学生有可能享受到降分录取的优惠。与统招相比,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通常能获得5至40分的分数优势。这意味着高分段学生可以利用这一计划冲刺更高层次的高校。
2. 强基计划为学生提供了额外的选择。即使强基计划录取不成功,学生仍可通过统招本科录取,因此在申请强基计划时,许多学生会尝试申请他们裸分无法达到的高校,从而实现低分高就。
3. 一旦进入强基班,学生可以享受学校最优质的资源。
4. 强基班学生通常没有后续的升学压力,因为多数强基班的保研率高达90%以上,部分高校还提供直博模式。
5. 强基班的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通常只需要6至8年时间,大大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率)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92招生网(https://www.925977.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的相关内容。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如下:

北京:最低619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历史学;河北:最低604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山西:最低564分入围,对应专业为物理学;辽宁:最低599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化学类;江苏:最低582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历史学;

浙江:最低632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安徽:最低581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福建:最低603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历史学;江西:最低575分(数学单科125及以上)入围,对应专业为数学;

山东:最低594分入围,对应专业为物理学。河南:最低574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湖北:最低580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湖南:最低592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 92招生网

广东:最低602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历史学;重庆:最低565分入围,对应专业为物理学;四川:最低607分入围,对应专业为物理学;陕西:最低590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化学类和生物科学类。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分数线如下:

数学类:最低分为75.53分,对应地区为重庆市;物理学:最低分为77.65分,对应地区为山西省;化学类:最低分为79分,对应地区为陕西省;

生物科学类:最低分为79.33分,对应地区为陕西省;哲学:最低分为77.88分,对应地区为河南省;历史学:最低分为77.71分,对应地区为江苏省。

学校介绍如下: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副部级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

厦门大学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设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早期建筑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被誉为“南方之强”“中国最美大学”。

以上,就是92招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率)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92招生网:www.925977.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率)”相关推荐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河南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河南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如下:北京:最低619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历史学;河北:最低604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山西:最低564分入围,对应专业为物理学;辽宁:最低599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化学类;江苏:最低582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历史学;浙江:最低632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安徽:最低581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福建:最低603分入围,对应专

2024-10-14 14:51:02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招录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招录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60%。根据查询厦门大学官网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26日,2022年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增加初试,形式为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学科素养基础,厦门大学强基计划的初试通过率为60%,限报1所高校,与去年相同,限报1个专业,比去年少5个,所以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60%。取消分数限制,高考后增加初试:厦门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简章及政策分析厦门大学2023年强基计

2024-10-14 19:14:42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分数线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分数线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厦门大学2021强基计划分数线平时模考分数在580—700分的考生都可以报考。具体可以参考各校往年强基入围分数线和统招线。拓展阅读:厦门大学(Xiamen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副部级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

2024-10-13 12:03:18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分数线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分数线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60%。根据查询厦门大学官网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26日,2022年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增加初试,形式为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学科素养基础,厦门大学强基计划的初试通过率为60%,限报1所高校,与去年相同,限报1个专业,比去年少5个,所以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60%。厦门大学2021强基计划分数线平时模考分数在580—700分的考生都可以报考。具体可以参考

2024-10-13 20:20:08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厦门大学强基计划读几年)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厦门大学强基计划读几年)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60%。根据查询厦门大学官网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26日,2022年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增加初试,形式为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学科素养基础,厦门大学强基计划的初试通过率为60%,限报1所高校,与去年相同,限报1个专业,比去年少5个,所以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60%。厦门大学强基计划读几年夏大学的强基计划是针对本科阶段的优秀学生开设的,主要涉及数学、物理、计算

2024-10-15 05:50:42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60%。根据查询厦门大学官网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26日,2022年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增加初试,形式为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学科素养基础,厦门大学强基计划的初试通过率为60%,限报1所高校,与去年相同,限报1个专业,比去年少5个,所以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60%。厦门大学2021强基计划分数线平时模考分数在580—700分的考生都可以报考。具体可以参考

2024-10-13 06:52:59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初试通过率

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夏门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如下:北京:最低619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历史学;河北:最低604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山西:最低564分入围,对应专业为物理学;辽宁:最低599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化学类;江苏:最低582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历史学;浙江:最低632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安徽:最低581分入围,对应专业为哲学;福建:最低603分入围,对应专

2024-10-13 10:22:26
强基计划浙江大学笔试 浙大强基笔试通过率
强基计划浙江大学笔试 浙大强基笔试通过率

浙大强基笔试通过率1.您询问的是关于浙江大学强基计划的笔试通过率。2.根据公开数据,浙江大学2022年的强基计划初审入围比例约为4比1。3.这意味着初审的通过率大约为20%。4.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浙江大学强基计划的笔试通过率较低。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2022年强基计划入围名单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2024-10-13 16:48:37